top of page
殯儀服務pics-1.jpg

火葬場

政府轄下有六個政府火葬場:

哥連臣角火葬場

鑽石山火葬場

富山火葬場

葵涌火葬場

和合石火葬場

長洲火葬場

  • 先人過身後,若家中有恭奉菩薩或祖先應如何處理?
    若家中菩薩或祖先位,需立即用紅紙封實 (紅紙的紅色面向內,白色面向外),遮蓋整個恭奉位置,暫時停止裝香恭奉及拜託,直至出殯上山纓紅所有儀式完成後才能拆除紅紙繼續恭奉,或可請喃嘸師傅回家旺屋請菩薩或祖先位歸位。
  • 先人「頭七」等於「回魂夜」嗎?
    根據道家學說,「回魂夜」的計算方式是因應先人去世當日的死亡日期, 再配以天干地支而計算,所以每個人回魂的時間是不同的。 習俗在「回魂夜」當晚,先人生前之睡牀需空置,不可睡上其他人。 回魂時間前各人回房休息家人睡覺前需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放於床邊才睡覺。 到第二天早上,需大聲說聲大吉大利,並將剪刀或金屬利器擲出房門外, 製造聲響才步出睡房。此做法目的是通知鬼差,若仍停留在屋內便需離開, 避免與親人相遇或碰撞。 而「頭七」亦叫「做七」,是中國人傳統喪葬習俗, 每逢隔七天會進行祭祀儀式。 依照傳統習俗,由「頭七」即在亡者去世後第七天開始進行祭祀, 每七天拜祭一次,拜足七七共四十九天。 通常「頭七」、「三七」、「五七」、「尾七」都會請喃嘸師傅在道堂為先人打齋超渡,或於家中為先人設香燭祭品,自行拜祭 (俗稱做七)。 以前在做完法事儀式,家屬都會招待親友一起食齋菜 (俗稱食七)。 而做七,同時亦係代表「拜閻王」。
  • 什麼是「守夜」?
    守夜是在出殯前的晚上,孝子及家屬守在遺體過夜, 為之守夜,現今亦會叫作設靈。 現時一般傳統喪禮做法,會於守夜當日大約四點鐘安排主人家到達靈堂, 主人家到達後首要為先穿上孝服,堂棺會為先人上三支大香及一對蠟燭。 喃嘸師傅會先寫好祭文、皇榜及路票後,便會進行開路儀式。 開路後主人家才可向先人上香致祭。 喃嘸師傅約六時多便會開壇念經做法事超度先人。 現時香港比較少會通宵守夜,通常喃嘸師傅法事完成後便會離開靈堂。 但仍有少數人跟隨傳統鄉例習俗守靈過夜直至第二天大殮出殯。
  • 打齋是什麼? 儀式的程序是怎樣?
    在靈堂上做法事俗稱「打齋」,是道教對亡者表現關懷及救贖的方法, 儀式中表達出對在幽冥中淒迷飄忽之亡靈的救贖期盼。 現時通常的打齋人數多為五眾一醮及七眾二醮 (五位喃嘸師傅加一位樂師名及七位喃嘸師傅加二位樂師), 亦有放三寶之大功德為十一眾二醮、禮聘十七眾、二十三眾。 儀式程一般是開壇請聖、啟靈招亡、開經拜懺、破地獄門、遊十王冥殿、 沐浴、過金銀橋、坐蓮花,交經送亡、施食超幽等功德過程。
  • 是不是所有先人都要穿著壽衣?
    一般是超過60歲,膝下有兒女,才可穿傳統壽衣。 60歲以下的先人,是不能穿壽衣的。 現代比較 西化的家庭、教會人士,會選擇為先人穿上冠他 生前最愛或穿過的衣服代替壽衣。 傳統壽衣是闊袍大袖,因為寓意「鬆鬆動動」,一般認為如果壽衣太窄, 寓意後人的財政會緊絀。 壽衣是沒有口袋,相傳認為這代表先人不帶走陽間的財富和福氣。 若以便服袋替壽衣,亦會將所以衣袋剪爛,用意是相同壽衣 壽衣在香港一般習俗上是男雙女單,男性是有6件衣物 , 女性則有7 件。 男性6件分為內衣、內褲、衫、褲、 長衫、馬褂共6件, 另有鞋、襪、巾、帽及扇。 而女性7 件是比男性多了一條裙及沒有帽子。
  • 喪禮上那位親人需要穿上孝服?
    長輩去世,包括去世者的配偶、兒女、媳婦、女婿及內外孫基本上 都需要穿上孝服。而先人的配 偶弟妹及、侄、甥,則不需要穿著, 但通常會綁上一條白色腰帶,以表孝思。 正式上契的子女也 應該跟親生子女一樣穿上孝服。
  • 什麽是頭花、黑紗帶?
    頭花是為女性帶孝之一種髮飾,分白色,藍色,綠色頭花, 每種顏色會根據與先人關係而特定的。 白色頭花是供妻子、女兒、媳婦用; 藍色頭花是供內孫用; 綠色頭是供花外孫、疏親用。 黑紗帶一般為男性使用,現時教會人士不分男女亦會使用黑紗帶作帶孝之用。
  • 陪葬品有什麽需要留意?
    陪葬衣物忌置放大量膠質衣物及皮制衣物,因為火化時會噴出大量濃煙和 有可能釋放有毒氣體。電子產品亦不應放進棺木內作陪葬品, 因為電子產品在火化時有機會遇火便會發生爆炸。 一般陪葬品多會放置眼鏡、假牙、書本,佛經、佛珠、木拐杖等。 貴重物品如手錶、鑽石寶石、玉石珍珠等, 可於安放骨灰位時放在骨灰盅旁,不宜放於棺材內。 陽居者之相片亦不應放在先人棺木內,因為相傳陽居者會令相中人遇霉運, 所以家庭照、全家福、偶像相片均不宜作陪葬品。
  • 帛金銀碼爲什麽是整數加一元?
    親友們向離世者家屬送上帛金,除了表示敬意外, 也是減輕離世者家屬在辦喪事時的財政負擔。 傳統上會以整數的銀碼上加多一個一元硬幣, 原因是如果親友們送上的帛金銀碼是整數,當減除吉儀內的一元後, 尾數便是九,就有「長久」的意思。 另外,白事誰也不想成雙出現,所以帛金銀碼以單數, 而「零一」含意是「只有一次」的意思。
  • 什麽是吉儀?
    吉儀是辦喪事的主人家給來賓之謝禮。 現時大部份人都會在其中放置一張紙巾(以前是放毛巾), 一粒糖和一個一元硬幣。紙巾就是讓給來賓拭擦眼淚之用, 糖的甜味是用來給喪禮參加者減少哀痛和傷感。 至於那個一元硬幣,則是用作帛金的回禮。 習俗上必須在當日用掉或捐贈,不得帶回家,否則會帶來霉氣和惡運。
  • 喪禮有説話禁忌嗎?
    當親友、賓客前來致祭,主人家應該說「有心」,不能說「多謝」。 因為「多謝」可謂多謝有白事的意思。 而主人家與親友、賓客道別時應該說「慢行,唔送」不能說「再見」, 亦不能夠送客。因為靈堂是送別亡者的地方, 「再見」及「送客」皆有不好兆頭之意。
  • 掛於靈堂上有一塊寫著「昊靝罔極」或「劬勞未報」的布,這是什麼東西?
    這布叫祭文布,用以對先人一種悼念,乃子女對先人表達沉痛哀傷之意念。 一般是用白布,較富 裕的會用金色綢布。致送詞亦男女有別, 喪父親通常會用「昊靝罔極」,表示父親對自己恩德之大, 有如上天之大無窮無盡。 喪母親通常會「劬勞未報」,指母親養育自己的辛勞, 感惜未有好好報答就離開了自己。 祭文布的下款,傳統上通常只會寫兒子的名字。 而若果先人是膝下無兒女,一般是不會掛祭文布的。
  • 什麼是「擔幡買水」?若先人膝下無兒那怎樣處理?
    擔幡買水是中國儒家傳統喪事時的儀式,用作潔淨亡者的功能, 由亡者的至親於喪禮中負責,而傳統上是要男丁負責做此儀式。 「擔幡」是指長幡燈籠,由亡者的長子嫡孫持提,代表引領亡靈升天。 「買水」為「買天水」,以前是要到最近家門的河流,扔一文錢入河中, 用缽取水回家,在大殮之日為於遺體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 古代孝子執缽沿街痛哭,行至河處即拿一文錢扔入河中,然後用缽裝水回家,用白布沾水於遺體 旁上下擦三次以潔凈遺體。 現時已因應時代簡化了,通常在殯儀館靈堂外大窗前用水桶盛水, 預備壹個五元硬幣,將該硬幣放入水桶內,然後用缽取水回靈堂內用, 五元硬幣不會取回。 若先人無兒子,通常會由子侄擔幡買水。若先人的後人子侄俱缺, 通常會由有喃嘸師傅以大悲咒 水灑靜,代替買水。
  • 什麼是纓紅? 解穢酒及纓紅飯有什麼分別?
    「纓紅」為簪花掛紅之意思,因發音相近很多時被誤稱為「英雄」。 亦有人叫作「應紅」,喻意白事已完結。 傳統上亡者的遺體落葬後,出席喪禮的親友和家屬一同到酒樓吃 的一頓飯稱為「解穢酒」。 而「纓紅飯」是在家屬守孝期完畢並脫孝後,會在亡者的靈位上 簪金花、掛紅布條,並與親友一同吃的一頓飯。 但現代已一切從簡,在火葬或土葬儀式後,於火葬場或墳場隨即脫孝。 所以解穢酒 和英雄酒其實是已經二合為一。
  • 什麽是纓紅利是?
    纓紅利是是脫孝後才分發的,利是內放有扁柏、紅繩、紅綠線和針及兩元 或雙數金額。 線是代表長線,針是代表有利,寓意長線有利。 扁柏、紅繩亦是好意頭之意。現代因怕針容易整 傷手指, 所以利是內只會放扁柏、紅繩及兩元或雙數金額。 而纓紅利是同吉儀不一樣,是可以帶 回家保存的。
  • 靈堂上先人的大相要怎樣處理?
    放置於靈堂上之大相,通常於火葬場所有儀式完畢後, 便在火葬場的化寶爐化掉。 若果想帶回家中安放,需用紅紙包好 (紅紙的紅色面向內,白色面向外), 放置家中百日後先可打開,掛放前最好為相換上新相框才安放。
  • 新山不過社是什麽意思?
    社即是春社。 中國黃曆有分春社、清時、秋社、重陽及冬至。 社期不一樣,需要翻查通勝才能確每年春社的日子。 按照祭祀俗例,若有家人在去年過身,拜新山、上新墳, 是必須在「春社」之前的,這就是所謂「新山不過社,社期前拜山」。 相傳希望所以不好的事可以在當年內完結,不希望把不吉利的事帶到新一年。現代通常是指先人過身後的第一年是拜「新山」, 而潮洲人則多數會拜三年「新山」。
海上撒灰.jpg

海上撒灰

市民除可把火化後的人類骨灰安放在私人或政府墳場的骨灰安置所、或撒放在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紀念花園等之外,在取得食環署的批淮,亦可把人類骨灰撒放在本港海域的三個指定地點內。

 

三個指定地點內分別是:
塔門以東;
東龍洲以東;及
西博寮海峽以南的海域。

 

bottom of page